北京公司开票-北京代开票中心

护航天舟升空!细数95后湖北妹子六年航天路

“121,起飞!”随着控制系统指挥员的指令,梅春睿干练而迅速地拔下面前的起飞压板,发出了火箭测试的起飞信号。

这是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任务控制分系统测试中的一幕,对于来自湖北黄梅的95后妹子梅春睿来说,这样的操作早已驾轻就熟。

在经过重重测试后,11月12日10时03分,搭载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六运载火箭,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。发射取得圆满成功,梅春睿也露出轻松的笑容。

北京公司开票[微信:137,1320,7366]普通、建材、住宿、餐饮、工程、机械、会务、会议、广告、培训、礼品、旅游、酒店、等等。可货到验证,欢迎您的咨询!bold text

担当:危难时刻显身手

2016年,年仅21岁的梅春睿来到海南文昌发射场,彼时刚刚走出校园的她对航天事业充满了浪漫的想象,然而工作和生活的现实很快给了她一个下马威——专业不对口,任务压力大,气候不适应。重重困难面前,这个娇小瘦弱的湖北妹子展现了惊人的斗志,专业不懂,那就从零学起,事无巨细做笔记;任务紧迫,那就加班加点,跟着规程一步步练。水滴石穿,聚沙成山,经过几年的沉淀,梅春睿终于从什么都不懂的小白,转变为身兼控制系统多个岗位的行家里手。

2020年初,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国,给正在执行两型火箭首飞任务的文昌发射场带来严峻挑战。春节假期后,因疫情许多岗位人员不能按时到岗,任务并行,使得本就人力不足的问题变得更加严重。梅春睿主动提出去其他岗位帮忙。

那段时间,她一人肩负起多个岗位,都没时间停下来享受新婚的甜蜜。要强的她暗暗自忖:“非常时期,人员少任务重,我绝不能有任何闪失。”

有的同事问她:“你一个人干了三个人的活,能不能吃得消?”她却总是轻描淡写地说:“疫情的困难只是暂时的,但是发射任务事关国家大局,无论多累都要保进度保质量”。

成长:磨剑数载试锋芒

年轻、好学、机敏,这是同事们对梅春睿的共同印象。6年间,梅春睿已先后参加了天问一号、嫦娥五号等20次航天发射任务。

天舟三号任务前,指挥员问她能否换岗到主控微机。主控微机操作手负责装订火箭飞行程序,操作地面测发控软件,是控制系统十分重要的一个岗位,需要对控制系统的测试原理和流程有深入的理解。

能否胜任重要岗位操作手,梅春睿自己心里也有点打鼓,但从不服输的她还是干脆利落地答应下来。为了确保在任务工作中万无一失,不辜负系统指挥员的信任,她从出厂测试开始就沉下心来认真学习,请教前辈。梅春睿总是每次测试中来得最早,走得最晚的那个人。

当长征七号遥四运载火箭将天舟三号货运飞船送入预定轨道,庆祝任务圆满成功的人群中,担任主控微机操作手的梅春睿笑得格外灿烂。

超越:睿思进取启新章

成绩的取得并没有让梅春睿止步不前,工作之余,她认真钻研控制系统的理论知识,积极投身单位科研项目,不断探索解决在测试发射任务中遇到的问题。她先后在《遥测遥控》《航天器发射场》等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文章,在国家级数学建模竞赛中取得二等奖,科研成绩斐然。

每个控制系统岗位人员都有一个按下点火按钮的“金手指”梦想,梅春睿也不例外。为了实现这个目标,从空间站建造任务开始,她主动突破岗位“舒适区”,来到箭上岗位锻炼操作能力,与男同事们一起扛电缆、搬电池、进舱段,干脏活累活也毫无怨言。如今,梅春睿正在新的岗位上积蓄力量,为在更大的舞台上实现航天报国梦想而不懈奋斗。


三峡工程后续项目助力饮水安全 251万人从“喝水难”到“喝好水”

“以前是下雨天吃浑水、天晴靠挑水,锅碗瓢盆都用来储水。”秭归县泄滩乡王坝溪村落理事长周建华介绍,通过泄滩乡坊家山村精准帮扶项目,村里新建了抗旱水池和蓄水池,相当于在海拔400米的山上开辟了水源地,高温天气期间,每隔三天就从长江提水至抗旱水池,净化后通过管道送入村民家中。

在同属于库区县的兴山县,昭君镇安全饮水工程建成后,运行良好,持续稳定供水,为昭君集镇、古夫至昭君镇公路沿线麦仓等8个村近8000人的安全饮水提供了保障。据介绍,工程总投资1471.69万元,其中三峡后续专项资金714万元。

饮水安全,事关千家万户、民生福祉。在今年全省抗击旱情过程中,三峡后续工作项目不仅为农业生产提供灌溉用水,还为农村饮水安全保驾护航。

在长江中下游的石首市新厂镇新厂村,石首江北中心水厂二期取水工程于今年8月底完工投运,解决了15.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;2018年完工的公安县城区二水厂,让当地3个乡镇62个行政村16.8万人实现饮水升级;总投资1.74亿元的松滋市新江口城区供水工程,安排使用三峡后续专项资金1.11亿元,2016年3月试运行以来,有效解决了城区及沿线40万人的饮水问题;松滋市涴市镇大口水厂工程总投资1.05亿元,其中三峡后续专项资金0.68亿元,日供水4800吨,让沿线6.9万人喝上安全水。

省水利厅三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,三峡后续工作项目中,仅水厂及管网建设项目就有32个,让251万人从“喝水难”转变为“喝好水”。值得一提的是,公安县麻豪口水厂新建工程总投资6083万元,其中三峡后续专项资金3700万元,日供水2.2万吨,于2020年获评全国农村供水规范化水厂,有效解决了11.36万人的生产生活安全用水问题。

眼下,一批农村饮水安全升级工程正在实施中。在秭归县白家河水库下游,白家河水厂正在建设——这个总投资2269.64万元的三峡后续工作项目,于今年8月开工建设,预计明年8月投用。


湖北省斩获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“一金一铜”

2022年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于11月11日上午揭晓,我省安翰科技(武汉)股份有限公司的“消化道生化样品采集胶囊内镜”和湖北航宇嘉泰飞机设备有限公司的“民用客舱内饰”,分获金奖、铜奖,实现历史最好成绩。

安翰科技公司是国内最大的胶囊内镜企业,是磁控胶囊胃镜产品的开创者。此次参评的“消化道生化样品采集胶囊内镜”突破目前技术瓶颈,创新性提出磁控无线智能胶囊活检采样,外观仅有传统胶囊药物尺寸大小,集电子学、材料学、精准磁控、专用芯片、微光学成像、图像处理、无线传输等为一体,具有检查方便、无导线、无创伤、无痛苦、无交叉感染、可视化整个胃肠道等突出优势,解决了临床上活检采样流程中的人体组织交互创伤的风险难题。

航宇嘉泰公司是以商用飞机座椅、客舱设备、航空零部件研制为主的高科技企业。此次设计的“民用客舱内饰”配套C919大飞机客舱理念,是推出的全新一代客舱座椅平台产品,包括公务舱和经济舱座椅,以设计为先、舒适为本,为乘客打造了一个宾至如归的“云端第三空间”。

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由国家工信部主办,是我国工业设计领域最高奖项,获奖作品代表着我国工业设计最高水平和最强实力。


339家企业纳入湖北2021年度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方案

11月11日,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《湖北省2021年度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。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,《方案》明确共有339家企业被纳入湖北2021年度碳排放配额管理范围,2021年度纳入企业碳排放配额总量为1.82亿吨。

据悉,《方案》根据国家关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以及《湖北省碳排放权管理和交易暂行办法》的要求,遵循公平、公正、公开的原则,规范有序地开展配额分配和管理,科学合理地确定我省2021年度碳排放配额。

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,《方案》根据我省2018至2021年任一年综合能耗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工业企业能耗情况,排除因关停、主体整合以及全面停产等原因退出的企业后,确定339家企业被纳入我省2021年度碳排放配额管理范围。被纳入的企业涉及钢铁、水泥、化工等16个行业;根据2018至2020年度纳入湖北省碳市场控排企业排放量占湖北省总排放量比例及2021年全省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情况,确定我省2021年度纳入企业碳排放配额总量为1.82亿吨。

《方案》指出,碳排放配额总量包括年度初始配额、新增预留配额和政府预留配额。配额实行免费分配,不同企业根据各自碳排放数据质量采用标杆法、历史强度法、历史法中的一种进行配额分配。在完成企业碳排放量核查后,根据企业2021年实际生产情况核定实际应发配额,通过注册登记系统发放给企业。对于采用历史法和历史强度法且没有履约历史的企业,若企业没有基准年排放数据,则暂不发放2021年度配额且不要求进行2021年度履约;否则对其发放2021年度配额,且该企业须按时进行履约。

此外,省生态环境厅将根据纳入企业2019-2021年度的履约清缴情况、企业最新生产经营状况等因素综合确定2022年度配额预分配的企业名单。原则上于名单确认后一个月内,按2021年度实际履约量的70%,通过湖北省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向其发放2022年度预分配配额。


我国将开展首次空间燃料电池太空在轨实验

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(王逸涛、李晨)12日,天舟五号发射成功开启了我国空间站“T”字构型完成后的首次货运任务。在此次发射的天舟五号上,搭载了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29厂自主研发的空间燃料电池载荷装置,计划开展我国首次空间燃料电池的太空在轨实验。

为什么要研究空间燃料电池?

随着我国载人航天任务的发展,载人探月和深空探测等任务会面临长时间无太阳光照的情况。“采用传统的光伏发电能源系统不能满足航天器的能源使用需求,而空间燃料电池可通过电化学反应发电并生成水,水再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,形成可再生能源系统,还可以与航天器推进、热控、环控等分系统一体化设计,是一种高效、清洁且符合航天器未来发展的新型能源。”529厂电能源传输与控制技术专业总师万成安说。

由于空间燃料电池具有空间环境适应性要求高、电池系统复杂和可靠性要求高等特点,529厂作为我国最早从事宇航电源的专业研制单位,在载人航天项目的支持下,联合国内优势单位,通过10多年的技术攻关,突破了空间环境下燃料电池水、气、热、电管理和系统稳态性等关键技术,研制出国内首台空间燃料电池载荷装置并实施搭载验证工作。

为什么空间燃料电池需要做太空实验?

空间燃料电池在工作过程中涉及了多种物理和化学过程,特别是电化学反应过程十分复杂。万成安说,虽然现有技术能够在地面模拟微重力或弱重力环境,但是其持续时间短,无法获得空间微重力环境下稳定的运行数据和关键信息;另外,该电池对空间的宽温度范围、真空和低气压等环境的适应性也是本次实验验证的重要项目,因此亟需进行太空实验来对以上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研究。

这次空间燃料电池太空实验包括哪些?

此次搭载任务,将验证空间燃料电池在微重力等空间环境下的运行特性及规律,掌握空间微重力等环境条件对其运行参数特性的影响规律,为后续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和数据支撑,推动我国空间燃料电池在航天等领域的发展进程,为我国载人探月和深空探测等任务推进提供有力支撑。

除非特别注明,本页内容采用以下授权方式: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-ShareAlike 3.0 License